云中杂诗

苏武台安在,昭君墓若何。
垣非秦紫塞,堡近汉黄河。
兵减笳吟少,烽销牧地多。
当时歌舞丽,檀板杂雕戈。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您分析这首诗《云中杂诗》。

这首诗描述了云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让我们逐句解析:

1. “苏武台安在,昭君墓若何。”
诗人开始提到两个历史遗迹——苏武台和昭君墓。询问这些地方现今的状况如何,表达了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过去的追溯。苏武台是纪念苏武牧羊的地方,昭君墓则是纪念古代美女的墓地。这两个地方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2. “垣非秦紫塞,堡近汉黄河。”
诗人描述眼前的景象,城墙并不是秦代的紫色要塞,但堡垒靠近汉代的黄河。这里暗示了地理位置的变迁和历史岁月的流转。

3. “兵减笳吟少,烽销牧地多。”
诗人接着描绘了战争之后的景象。军队减少,笳鼓的吹奏声也少了,烽火台熄灭,放牧的地方变多了。这里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和平带来的宁静和生机。

4. “当时歌舞丽,檀板杂雕戈。”
诗人想象或回忆起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歌舞升平,文艺与武备并存。檀板是歌唱时用的拍子,雕戈则是武器。这句话描绘了当时文化繁荣和军事强大的场景。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描绘。诗人通过询问历史遗迹的安在、描绘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回忆过去的繁荣,展现了云中地区的变迁和丰富的历史底蕴。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