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医姚昌裔求

一语裁成漫古今,几回天梦欲沈沈。
疲癃偶拜千年手,天地终知一七心。
活水我真茅屋老,春风人亦杏花深。
酒杯烂醉姚昌裔,不苦深山抱膝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感谢医生姚昌裔的赠诗,充满对医者仁心的赞美和真挚的友情。

首联“一语裁成漫古今,几回天梦欲沈沈”是说:姚医生的一句话(可能指医术或鼓励)跨越古今,让作者多次从病痛的昏沉中苏醒。这里用“天梦”比喻重病时的恍惚状态,突出医生的妙手回春。

颔联“疲癃偶拜千年手,天地终知一七心”中,“疲癃”指病弱之躯,“千年手”形容姚医生医术高明如千年传承的神医;“一七心”可能指医者七日不懈的救治,或纯粹表达感恩之情。意思是:我这病弱之人有幸遇到神医,连天地都见证了他的仁心。

颈联“活水我真茅屋老,春风人亦杏花深”用比喻手法:姚医生像“活水”滋润作者枯竭的生命,而他的仁德如春风,让“杏花”(代指医者)的芬芳深入人心。“杏花”暗用“杏林”典故(古代名医董奉治病不收钱,只让患者种杏树,后以“杏林”称颂医德)。

尾联“酒杯烂醉姚昌裔,不苦深山抱膝吟”最直白:我要和姚医生痛快喝酒,一醉方休!有了他的救治,我再不用独自在深山病苦哀叹了。这里“抱膝吟”化用古人孤独忧思的形象,对比“烂醉”的欢畅,突出友情与治愈的温暖。

全诗亮点
1. 比喻生动:把医术比作“活水”“春风”,把医生比作“千年手”,通俗又贴切。
2.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烂醉”“不苦”等口语化表达,直白道出感激。
3. 用典自然:“杏花”“抱膝吟”化用典故却不晦涩,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文化韵味。

核心思想:一位好医生不仅能治病,更能给人生活的希望。作者通过病愈后的畅快,歌颂了医者仁心与友情的珍贵。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