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闻喜宴御制

祖宗德泽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几见高冈鸣凤集,又盾层浪化鱼新。
升歌幸听三间雅,佩印行纡五两纶。
圣世宾贤如此厚,致君忍负不赀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歌颂了皇帝恩泽百姓、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前两句说祖先的恩德惠及百姓,各地山川都显灵应验,暗指国家治理得当,连自然万物都呈现祥瑞之兆。"高冈鸣凤""层浪化鱼"这两个画面感极强的比喻,既展现了人才如凤凰聚集般涌现,又暗示底层百姓如鱼得水获得新生。

中间部分描写宴会盛况:听到高雅的宫廷乐章,看到官员们佩戴印绶,华服上的丝带随风飘动。这些细节生动再现了当时精英荟萃的场面。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朝廷如此厚待贤才,作为受恩者怎能不竭尽全力辅佐君王?诗人用"不赀身"(意为无价之身)强调士人应当珍惜自身价值,不负时代重托。

全诗通过"祖先恩德-自然祥瑞-宴会盛况-士人责任"的递进结构,将个人抱负与时代机遇完美结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典型的家国情怀。比喻生动(如凤凰、化鱼),细节精致(佩印、纶带),在歌颂中自然流露出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