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嵩峤云高

嵩峤云高,洛川波暖。举头乔木森无断。□□□雨绝风尘,小桥频过春渠满。□□离宫,□棱斗焕。万家罗绮多游伴。□□□□自风□,□□是处喧弦管。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洛阳的繁华画卷,充满生动的市井气息和自然之美。

上片以自然景观开篇:高耸的嵩山云雾缭绕,洛河水波荡漾,抬头可见连绵的参天大树。虽然有几处字迹缺失,但能感受到雨后空气清新,小桥下春水涨满的生机勃勃。这里用"云高""波暖"等词,既写出景物的特征,又暗含作者愉悦的心情。

下片转向人间繁华:残损的文字中仍可辨认出离宫建筑的金碧辉煌("斗焕"指金光闪耀),市民们身着华服结伴出游的热闹场景。结尾虽缺失数字,但"喧弦管"三字已让读者仿佛听到满城的音乐声、欢笑声,感受到盛世都市的活力。

全词通过山水与市井的交替描写,形成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响。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先给远山近水几个大镜头,再把镜头推向熙攘的人群,最后用满城乐声作背景音,让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现场感。这种将自然与城市、宁静与喧闹巧妙融合的写法,正是宋代都市词的典型魅力。

韩绛

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