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桃源洞
鸣桡昼下白马渡,仆夫指我桃花源。
洞门八里步窈窕,不与尘世通朝昏。
乔松方竹递根裔,野鼠窃返神丹魂。
念昔之官蹈滇海,吊古一再停驺轩。
石桥药鼎足恍惚,黄冠俗态难为言。
只今星纪动七阅,碌碌已四经丘樊。
云林未便太幽秘,避地尽道神仙村。
漏疏稍辩汉图籍,局促真觉秦乾坤。
先王固有不治地,遗顽无亦商忠惇。
提封圣代迈千古,薄海内外车书尊。
紫芝逸老服陇亩,红桃不放桑麻原。
閒人岂复问津到,破屋屡见逃租奔。
轮蹄终岁峻坂滑,予亦晚傍风亭餐。
寄怀何必尽真迹,画舸欲缆江凫翻。
洞门八里步窈窕,不与尘世通朝昏。
乔松方竹递根裔,野鼠窃返神丹魂。
念昔之官蹈滇海,吊古一再停驺轩。
石桥药鼎足恍惚,黄冠俗态难为言。
只今星纪动七阅,碌碌已四经丘樊。
云林未便太幽秘,避地尽道神仙村。
漏疏稍辩汉图籍,局促真觉秦乾坤。
先王固有不治地,遗顽无亦商忠惇。
提封圣代迈千古,薄海内外车书尊。
紫芝逸老服陇亩,红桃不放桑麻原。
閒人岂复问津到,破屋屡见逃租奔。
轮蹄终岁峻坂滑,予亦晚傍风亭餐。
寄怀何必尽真迹,画舸欲缆江凫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桃源洞时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诗人乘船经过白马渡,仆人指着远处的桃花源。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净土。诗人用"洞门八里步窈窕"形容桃源洞幽深神秘,与喧嚣的尘世截然不同。
接着诗人描写了洞中的景象:高大的松树、方形的竹子,还有偷吃仙丹的老鼠,营造出一个充满仙气的环境。这让他想起自己曾经在滇海为官时,也曾寻访古迹,但当时看到的石桥、药鼎等景物都已模糊不清,道士们的世俗嘴脸也让他失望。
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七年过去,自己依然碌碌无为。虽然云林深处幽静,人们都说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他发现这里也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场所。他意识到,即便是古代圣王统治时期,也有治理不到的地方,就像商朝也有顽固不化之人。
最后诗人赞美当今盛世超越千古,四海之内都尊崇统一的文化。但现实中,隐士们在田间劳作,桃花源里的桑麻地也不复存在。闲人不再来此寻访,只见破屋里有人逃避租税。诗人感叹行路艰难,自己也只能在傍晚的风亭中用餐。他明白不必执着于寻找真正的桃花源,就像画船终究要系缆,野鸭终要飞走一样,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
全诗通过对比理想中的桃花源和现实社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