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司空蔡公考绩还留都

帝世穆清夷,皇泽播膏液。
二佐资牧鸿,九官让夔稷。
司空翼圣朝,献纳黼扆侧。
精义密言诠,掞文粲邦式。
深衷秉靖寅,补衮自恭职。
二京颇均劳,入奏虞庭绩。
勤事旋旧都,秉钧待崇陟。
予本澹荡人,谬厕章缝迹。
堂上察然明,车下怜齐戚。
洵美缁衣情,自愧乏明德。
方承倒屣欢,已奉脂车役。
商飙捲秋蓬,须臾易离隔。
何因奋南图,愿托扶摇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一位名叫蔡公的高官的送别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背景与主题
诗中蔡公是掌管工程的"大司空",因工作考核(考绩)要返回南京(留都)。诗人通过赞美蔡公的政绩,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暗含对自己仕途的感慨。

2. 内容解析
- 前八句用古代贤臣比喻蔡公:说他像舜帝的乐官夔、农官稷一样辅佐圣明君主,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文章成为全国典范。
- 中间八句写蔡公的工作态度:勤恳尽责,往返于北京南京两地办公,现在要回南京等待更高升迁。
- 后八句转为诗人自述:自称是个闲散之人,侥幸混迹官场,感激蔡公的知遇之恩(用"倒屣相迎"典故),遗憾自己德行不足。最后以秋风中飘散的蓬草作比,表达想追随蔡公却不得的惆怅。

3. 艺术特色
- 善用典故但不过分艰深,如"补衮"喻指匡正帝王过失,"缁衣"暗指深厚情谊。
- 对比手法鲜明:将蔡公的功业与自己的平凡相对照,突出敬佩之情。
- 结尾的秋风蓬草意象生动,把抽象的离别之情具象化,容易引发共鸣。

全诗在官方送别框架中注入真挚情感,既保持对上级的敬意,又流露文人特有的含蓄自谦,展现了明代官场文人交往的典型风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