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祀泰陵

忆抱乌号三十年,园陵今夕倍凄然。
庭华有泪山经雨,林木无声月在天。
灯烛上摇银汉影,衣冠齐染玉炉烟。
龙舆彷佛祥云里,春满乾坤圣泽绵。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陪祀泰陵》,讲述的是一位诗人陪同祭祀泰陵时的所思所感。让我们一步步来解读这首诗的每一个部分,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1. 忆抱乌号三十年,园陵今夕倍凄然。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乌号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弓,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三十年"表明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回忆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园陵今夕倍凄然”则说明诗人再次来到陵园时,心中充满了哀愁与感慨,这情感比以往更加深刻。

2. 庭华有泪山经雨,林木无声月在天。
-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庭华有泪山经雨”意指庭院中的花朵仿佛在流泪,山上也经过了雨水的洗礼。而“林木无声月在天”则形容树木静默无言,天上的月亮挂在那里。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寞,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哀愁。

3. 灯烛上摇银汉影,衣冠齐染玉炉烟。
- 诗的第三、四句转向了祭祀现场的环境描写。“灯烛上摇银汉影”描绘了祭祀时烛光摇曳,仿佛是银河映在上面,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氛围。而“衣冠齐染玉炉烟”则描述了祭祀者身着的华美衣冠、被缭绕的香烟所覆盖,体现了祭祀时的庄严和肃穆。

4. 龙舆彷佛祥云里,春满乾坤圣泽绵。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去帝王的怀念和敬仰。“龙舆彷佛祥云里”比喻逝去的帝王如同祥云一般飘渺存在,让人怀念。“春满乾坤圣泽绵”则是说帝王的恩泽如同春天般温暖,惠及四方,即使他已经离开,他的仁德仍然长存人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帝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成功营造出一种哀愁而庄重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