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出都谢雪龙门佛祠途中复遇雪

路阔三条陌,云低九鼎门。
铙风催骑乡,裘霰减貂温。
谷晓天花乱,林空苑絮繁。
周麰农意切,一一愿流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诗人冒雪出城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雪中行路的艰辛与对农事的关切。

首联"路阔三条陌,云低九鼎门"用宽阔的道路和低垂的云层,勾勒出都城清晨的壮阔景象。"三条陌"指都城大道,"九鼎门"暗喻皇城,既点明地点,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颔联"铙风催骑乡,裘霰减貂温"写寒风刺骨:军乐声般的北风催促着马匹前行,飞雪打湿了华贵的貂裘,使其失去保暖作用。这里通过听觉(铙风)和触觉(裘霰)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行路的艰难。

颈联"谷晓天花乱,林空苑絮繁"转为视觉描写:破晓时分的山谷,雪花如天女散花般纷飞;空旷的树林间,雪片似柳絮漫天飞舞。诗人用"天花"和"苑絮"两个比喻,将普通的雪景写得灵动优美。

尾联"周麰农意切,一一愿流根"笔锋一转,由景入情:看到被雪覆盖的麦田(周麰),诗人深切体会到农人的忧虑,祈愿雪水能滋润每一寸土地。这里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升华了全诗主题。

全诗以雪为线索,先写行路之难,再绘雪景之美,最后落笔农事之忧,层次分明。诗人善用比喻和感官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巧妙结合,既有艺术美感,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结尾处对农事的牵挂,让这首咏雪诗超越了单纯的写景,具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