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和靖先生诗三首 其一

往在伊川学,他时洙泗传。
从来有高第,未觉丧前贤。
缪列三千士,于今二十年。
山颓与梁坏,泪尽会稽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已故学者(和靖先生)的深情悼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师生情谊
前四句回忆逝者生前的学术成就——曾在伊川(北宋理学发源地之一)求学,后来像孔子在洙泗讲学一样传承学问。用"高第"(优秀学生)和"前贤"(前辈贤者)的对比,说明逝者既继承了先辈学问,又培养出杰出后辈。

2. 时间跨度
"三千士"借用孔子"弟子三千"的典故,写逝者门生众多;"二十年"则暗示作者与逝者长达二十年的师生情谊。数字对比凸显逝者影响之深远。

3. 悲痛之情
最后两句用"山颓梁坏"比喻精神支柱的崩塌(古人常用山岳、栋梁喻指德高望重者),"泪尽会稽"用夸张手法(把会稽山的泪水流干)表现悲痛之深,地理名词"会稽"可能暗指逝者安葬地。

全诗通过"求学-传道-离世"的时间线,将个人哀思与对学术传承的思考结合,既有"失去导师"的个人伤痛,也有"文化传承"的宏大关怀。比喻生动(如山、梁的意象),数字运用巧妙,情感层层递进至结尾的爆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