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品格高洁、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通过自然意象和生活细节展现其精神世界。
前四句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物品格:像昆仑山的美玉般温润有光,如松树四季常青般坚毅。尘世纷扰如狂沙吹海,他却在小窗前静赏风月,保持清醒。后四句写其生活态度:穿着草鞋自在行走,不刻意追求功名(屏星指官帽装饰)。虽然这般风流人物已难再见,但他的精神品格会通过后代延续(宁馨指优秀子孙)。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玉"和"松"的意象,把抽象品德变得具体可感
2. "风月半窗醒"的细节,生动表现人物超脱尘嚣的状态
3. 结尾的"食报在宁馨"传递出美好品德终有回报的温暖信念
诗人通过自然与生活的巧妙结合,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慕荣利、内心澄明的隐者形象,传递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