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县东阳桥古木
古木寿者数百年,柯条凋尽霜皮斑。昂首尘外不可屈,俯视万树柔且孱。
风饕雪虐兀不动,并叶蘖藓皆从删。悦阅陵谷敛精采,剩有灵气宵往还。
明堂太庙卜隆栋,吁谟衮冕趋清班。或为蒙童涉江海,载兹壮士康时艰。
倕输弗作匠石逝,良材衰朽侪茅菅。暂停征辔一流盼,野僧扫纷开松关。
烟萝风筱媚空翠,猗傩无知宜朱颜。饱饭灭烛供小憩,梦见社栎惊我顽。
谓大神力辟世法,资持旧律非南山。涧阿云水足受用,子所颂祷同谤讪。
质明再拜谢不敏,轮囷千尺难跻攀。担簦陟岭违千里,望君犹立空山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屹立数百年的古树,通过它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坚韧品格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古树的雄姿(前八句) 用"昂首尘外""俯视万树"展现古树高大挺拔的姿态,像一位历经沧桑仍傲然挺立的老者。即使遭遇风霜摧残,它依然保持傲骨,比其他柔弱的树木更显坚韧。
2. 古树的命运(中间八句) 虽然这棵古树本可成为建造庙堂的栋梁之材,或做成渡人的舟船,但随着能工巧匠的逝去,良材也只能与杂草为伍。这里暗喻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3. 诗人的感悟(后八句) 诗人在古树旁休憩时做了个梦,梦见古树对他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世俗的功名,而在于保持本真。诗人醒来后深受触动,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觉得像古树这样超脱的境界难以达到,最终带着敬意继续前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古树象征高尚品格,生动形象 - 通过树木的命运隐喻人生际遇 - 最后点出"保持本真"的生活智慧 - 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容易引起共鸣
诗人借古树表达了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无奈,最终传递出超脱功利、回归本真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