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其六 送万信州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今朝剪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话。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
载鸱夷、烟江一舸。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好友万信州时写的,既有依依惜别之情,又暗含对时局的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写送别场景。开篇用"斜阳"营造出离别的氛围,大家围坐讨论时事,感叹光阴流逝。"剪柳"是古人送别的习俗,东风送客时提到"功名近也",暗示友人即将赴任。随后用"留燕""情话"这些温馨细节,冲淡了离别的愁绪。最后三句像是临别叮嘱:希望友人把忠君爱国的抱负都写在奏章里。

中片转向议论时局。用"兰台"(御史台)的清闲暗讽朝廷不作为,提到"鸱夷"(范蠡)的典故,暗示友人可能像范蠡一样归隐江湖。"贞元旧曲"指治国良策,如今却无人采纳,只有万信州这样的明白人能懂,但知音太少。

下片表达期许。用"舜瞳"(圣明的眼光)期盼朝廷能重用贤才,"玉阶前借"暗示希望友人能得到皇帝赏识。最后三句写得最妙:虽然现在春寒料峭(暗指时局艰难),但相信友人能像"暖律"(和煦的春风)一样,给远方带来温暖和希望。

全词妙在把送别的温情、对时政的忧心、对友人的期许完美融合。用"春寒夜"比喻艰难时局,用"暖律"象征友人的才能,既含蓄又富有深意,展现了宋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