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修行悟道的过程,用简单比喻揭示深刻哲理。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打比方:师旷是古代盲人音乐家,离娄是视力极好的人,但诗人说这些外在能力都不是自己追求的。真正重要的像在混沌中("罔象")找到宝珠("玄珠"),比喻真理往往藏在看似模糊的深处。
后两句说人的思维局限:我们习惯用既定思路("心萌口拟")看待事物,就像沿着车辙走老路。但真正的智慧("圆明")超越"有"和"无"的二元对立,如同圆融的光明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更高维度的存在。
全诗精髓在于:真理不在感官表象中,也不在思维定式里,需要打破常规认知才能触及。就像找宝珠不能靠眼力或听力,悟道需要跳出"是非有无"的框架。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提醒我们突破思维惯性,用更开放的心态认识世界。
释子淳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