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

绿杨楼角带栖鸦,欹枕炉声正忆家。
吹梦夜风先到树,弄愁寒雨不妨花。
虫依香影垂帘网,蛾怯晨光堕帐纱。
我已离愁懒春禊,径泥何处又鸣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三月三日(古代上巳节)的春日里,因离愁而懒散无心过节的情景。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内心的孤寂与春日的生机形成巧妙对比。

首联"绿杨楼角带栖鸦,欹枕炉声正忆家":杨柳绿了,楼角停着乌鸦,诗人斜靠着枕头听着炉火声,正在思念家乡。这里用乌鸦暗示孤独,炉火声更添思乡之情。

颔联"吹梦夜风先到树,弄愁寒雨不妨花":夜风吹散了梦境,先吹动了树枝;带着寒意的春雨虽然让人忧愁,却不妨碍花朵绽放。这里用风雨与花的对比,暗示诗人虽忧愁,但春天依然如期而至。

颈联"虫依香影垂帘网,蛾怯晨光堕帐纱":小虫依偎在花影里,挂在帘幕的蛛网上;飞蛾害怕晨光,跌落在纱帐上。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春日清晨的静谧,也暗示诗人的慵懒状态。

尾联"我已离愁懒春禊,径泥何处又鸣车":诗人因为离愁而懒得参加春禊(上巳节活动),却在泥泞小路上又听到车马声。结尾的"又鸣车"突然打破静谧,暗示着外界的喧嚣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反差。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明明描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却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孤寂与忧愁。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完美融合,让读者在感受春日美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