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参议画轴三首·赤壁图
乌林赤壁事已陈,黄州赤壁天下闻。
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
江流浩浩日东注,老石轮囷饱烟雨。
雪堂尚在人不来,黄鹄而今定何许。
此赋可歌仍可弦,此画可与俱流传。
沙埋折戟洞庭岸,访古壮怀宽黯然。
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
江流浩浩日东注,老石轮囷饱烟雨。
雪堂尚在人不来,黄鹄而今定何许。
此赋可歌仍可弦,此画可与俱流传。
沙埋折戟洞庭岸,访古壮怀宽黯然。
现代解析
这首《赤壁图》题画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说: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早已过去,但苏东坡笔下的黄州赤壁(其实是误认的地点)却名扬天下。诗人感叹苏东坡的文笔太绝,把赤壁写得前无古人。
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很强: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古老的岩石被烟雨浸透。当年苏东坡住的雪堂还在,但人已不在,他诗中写的黄鹄(一种鸟)如今也不知飞哪儿去了。诗人觉得,苏东坡的《赤壁赋》既能当歌唱又能配乐演奏,这幅《赤壁图》也能和赋一起流传千古。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在洞庭湖边看到生锈的古代兵器(折戟),突然觉得怀古的豪情变成了淡淡的忧伤。就像我们现代人去历史景点旅游,看着古迹会突然感慨"当年这里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现在却这么安静"的那种心情。
整首诗妙在把历史、文学、绘画和人生感慨全揉在一起,既夸了苏东坡的文采,又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还顺便夸了这幅画值得收藏。就像我们现在看完一场历史剧,边发朋友圈夸编剧厉害,边感叹物是人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