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二

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
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
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
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渔家生活的闲适画卷,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带我们走进水乡的温柔时光。

前两句像打开一扇窗:"春天什么时候最迷人?就是在渔夫家里啊!"直接点出渔家春景的独特韵味。中间四句用四个动态画面展现渔夫的日常:月光随着小船在松树环绕的河湾里流动,桃花瓣轻轻飘落在船头;渔夫撒饵时轻摇船桨,收网时转动渔轮发出吱呀声响。这些细节就像特写镜头,让我们仿佛闻到桃香、听见水声、感受到小船摇晃。

最后两句突然拉远镜头:风吹过沙沙作响的芦苇丛,垂钓的丝线在春风中轻轻摇摆。这个结尾留白巧妙,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看到阳光在钓丝上跳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毛笔淡墨勾勒的写意画,通过渔夫撒网、桃花落船这些平凡瞬间,传递出春日水乡特有的宁静与生机。诗人捕捉到的不是壮观景象,而是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温柔细节,让人读后心里泛起像春水一样的涟漪。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