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陶子骏佚老堂》是一首描述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诗。接下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为你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不逐渔商不问农”,意味着诗人不愿追随世俗的繁忙和喧闹,不论是经商还是务农,他都不感兴趣。这里透露出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纷扰的心态。
“悠然今作鹿皮翁”,这里的“鹿皮翁”可能是指一种悠然自得、超脱世俗的老者形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出他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和第四句“地临白傅荒台畔,人在华胥乐国中”,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白傅荒台畔”可能是指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荒凉而宁静的地方,而“华胥乐国”则可能是一个理想中的乐土,一个心灵得到安宁和满足的地方。
第五句和第六句“一榻远分庐阜月,两轩平揖广寒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庐阜月”可能指的是庐山的月色,带有一种宁静和优美;“两轩平揖广寒风”则可能描述了宽敞明亮的房间,寒风轻轻吹过,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最后两句“杖藜亦欲频还往,肯使清閒并属公”,表达了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享受这种闲暇和宁静,而不愿与他人共享。这里的“杖藜”可能指的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暗示诗人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老者形象,传达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心灵安宁的渴望。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