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有客厌事事,洁身山之幽。
寒暑不相贷,乃有卒岁忧。
有生此有事,简之成赘疣。
澄江本无浪,不如信虚舟。
六经力道要,无以利心求。
一朝与理会,万境真天游。
伊水正清泠,子行无滞留。
西风昨夜至,送子至中流。
落月洒残梦,已看古岸头。
我病强送君,是行良难俦。
异时清门下,谁识东陵侯(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
寒暑不相贷,乃有卒岁忧。
有生此有事,简之成赘疣。
澄江本无浪,不如信虚舟。
六经力道要,无以利心求。
一朝与理会,万境真天游。
伊水正清泠,子行无滞留。
西风昨夜至,送子至中流。
落月洒残梦,已看古岸头。
我病强送君,是行良难俦。
异时清门下,谁识东陵侯(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厌倦世俗琐事的朋友,选择隐居山林追求清净。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朋友超脱世俗的洒脱,也流露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 开头到"万境真天游"是哲理部分。诗人说朋友厌倦俗务就像江中随波逐流的空船,暗喻人要顺应自然。提到研读经典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领悟"万物本真"的境界,这其实是宋代文人追求的精神理想。
2. "伊水正清泠"到"已看古岸头"是送别场景。用西风、落月营造秋夜送别的清冷氛围,"送子至中流"这个细节特别动人,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中途送别的怅惘。
3. 最后四句是诗人自述。带病相送的细节凸显真挚友情,"东陵侯"的典故(秦朝灭亡后隐居种瓜的贵族)暗示自己和朋友都是看透世事的明白人,只是现在还没人理解他们的选择。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把深刻的哲理藏在日常送别中。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通过"寒暑不相贷"(季节不等人)、"澄江本无浪"(平静江面)这些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超脱世俗的智慧。最后病中相送的画面,让哲理思考有了温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