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四首 其二

礼乐设空器,诗书无全经。
仲尼既已矣,沮溺不耦耕。
谁能笑庖牺,今亦无负苓。
我欲观马图,黄河清未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礼乐文化衰落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社会难以实现的无奈。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思考。

开头两句"礼乐设空器,诗书无全经"直接点明主题:古代的礼乐制度现在只剩下空壳,诗书经典也不再完整。这里用"空器"比喻礼乐徒有其表,用"不全"形容经典传承的缺失。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人物表达无奈:孔子(仲尼)的时代已经过去,隐士长沮、桀溺也不再耦耕(古代两人并耕的劳作方式)。现在谁还能嘲笑伏羲(庖牺)的简单?也没有人像古人那样背着茯苓(暗指隐士生活)了。这些典故都在说:古代的美好事物和人物都已消失。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期待:我想看看传说中的龙马负图(象征祥瑞),但黄河的水还是那么浑浊吗?这里用"黄河清未清"暗喻社会是否已经清明,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和怀疑。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用简单的事物(空器、耦耕、负苓)和典故,表达对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作者没有直接批评现实,而是通过古今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最后用黄河是否变清的疑问,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理想社会到底能不能实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