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人风雨归舟图(应四皇子教)

遥山澹抺近山遮,一棹飘然水一涯。
似有风声随雨到,忽疑雨势受风斜。
白蘋洲畔年年客,黄叶村边处处家。
身在画中浑不觉,却教人指画图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归舟的山水画卷,充满动态美和意境美。

前四句写景:远处山峰若隐若现,近处山峦遮挡视线,一叶小舟在水天相接处飘荡。诗人用"似有""忽疑"的写法,把风雨交加时风声雨势相互交织的灵动感写活了,仿佛能听到风雨声,看到雨丝被风吹斜的画面。

后四句抒情:白蘋洲边的过客年复一年,黄叶村里的处处都是家。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漂泊中带着安然的复杂心境。最妙的是结尾,诗人说自己完全沉浸在画中美景里,反而要别人提醒才想起这是在欣赏画作,这种"忘我"的状态,既夸赞了画作逼真,又展现了诗人陶醉其中的情感。

全诗通过"风雨归舟"这个动态场景,把山水画的意境美和观赏者的沉浸感完美结合。诗人用"澹抺""飘然"等轻盈的词语,配合风声雨势的描写,让静止的画作在读者脑海中"活"了起来。最后点出"身在画中"的感悟,既是对画作的最高赞美,也道出了艺术欣赏的真谛——好的作品能让人忘记这是艺术,而以为是真实世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