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次儿槱十四岁所作山水画
余性爱山水,偶涉辄成趣。引领东南峰,日夕起烟雾。
阴晴风雨时,崎岖心遥注。重重丘壑深,无因得小住。
宗炳五岳形,空从梦中遇。何意此图中,一一江山具。
石岩峭以幽,瀑泉奔而赴。曲崖藏板杉,飞甍隐林树。
茅屋几人家,小桥通来去。远塔想钟声,白云有深处。
僻径红叶踪,渔樵相对语。回首望大荒,长江涵阴曙。
烟帆缥渺中,潮流变朝暮。自昔郎士元,爱题潇湘素。
未若孟襄阳,洞庭任回溯。吾儿有天机,恍入湖山路。
我神为之移,载发烟霞痼。辋水出新裁,武陵寻旧渡。
一时玉笋班,两见虎头顾。米家小米传,坡老小坡慕。
我惟裕文章,愿汝衣钵护!况汝诗与文,妙才兼幼悟。
慎勿泥雕虫,自封龙驹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为儿子14岁画的山水画题写的作品,充满自豪与期许。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一一江山具"): 父亲先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说每次看到东南山峰的云雾、阴晴变化都心驰神往,可惜不能久住。他提到古代画家宗炳(南朝画家)只能在梦里画山水,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能把江山美景都画出来。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儿子的天赋。
第二部分("石岩峭以幽"到"潮流变朝暮"): 具体描写画中景物:陡峭的岩石、奔流的瀑布、弯曲的山路、隐约的屋檐、林间茅屋、小桥人家。还有远处的佛塔、白云深处、红叶小径、交谈的渔夫樵夫,以及晨光中浩瀚长江上飘渺的帆影。这些描写就像带着读者"云看展",把二维画作变成动态的山水纪录片。
第三部分("自昔郎士元"到最后): 父亲开始"晒娃"模式:先列举历史上著名的艺术传承(唐代郎士元、孟浩然;宋代米芾父子、苏轼父子),说儿子就像这些名家的传人。特别骄傲地提到儿子不仅会画画,诗文也很有灵气,叮嘱不要满足于小成就("雕虫"指小技巧),要像千里马一样放开脚步追求更高成就。
全诗亮点: 1. 用"别人家孩子"反衬:先说大画家只能梦中山水,转头夸儿子画得真实 2. 画面描写有"电影感":从近景岩石到远景江帆,就像镜头推移 3. 老父亲的凡尔赛:表面叮嘱儿子,实则炫耀"我儿是天才" 4. 古今结合:把14岁少年和历史上艺术大师相提并论
这位父亲用诗做了三件事:给儿子点赞、帮观众看画、为儿子规划艺术人生,既有温情又不失深度,堪称古代"朋友圈晒娃"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