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抑昏更名诗

昏昏勇当抑,明明力当希。
顾名一自勖,往哲思同归。
逸士号无党,贤人称去非。
相望富溪月,旅夕扬清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想要改掉自己"昏昏"(糊涂懒散)的毛病,追求"明明"(清醒明智)的状态。诗人通过自我勉励和借鉴古人的智慧,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1. 前四句是自我告诫:诗人说自己要抑制糊涂的状态(昏昏勇当抑),追求清醒的境界(明明力当希)。他希望通过改名字来时刻提醒自己(顾名一自勖),向古代圣贤看齐(往哲思同归)。

2. 中间两句用两个典故:提到古代隐士"无党"(不结党营私)和贤人"去非"(远离错误),这两个名字都代表了高尚的品格,诗人想效仿他们。

3. 最后两句是优美画面:诗人想象自己和这些贤人一样,在富溪的月光下,让清澈的月光照亮旅途的夜晚。这里的月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昏昏"和"明明"的对比很生动
- 善用意象:月光代表纯洁高尚,很有画面感
- 自我激励:不是空洞说教,而是真诚的自我鞭策
- 古今结合:借古人品格来勉励自己,很有说服力

普通人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
- 自我提升的决心
- 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 在平凡生活中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 月光意象带来的宁静美感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