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管生永叙

落叶风喧夕,啼鸦柏冷霜。如何悼亡客,还有丧予伤。

岳径云藏雪,洋泉月引凉。培兰将九畹,鍊镜巳三商。

带草先摧绿,传灯独秉光。思深千里驾,望属百身良。

煜煜芝房折,悠悠蒿里长。紫囊悲太傅,缃帙冷中郎。

春谷江流远,南云塞路荒。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交绝怜东里,狂歌问子桑。贡生空委佩,鲍叔未分粻。

笛咽山阳馆,琴残子敬床。宁知哀九辩,不及待沈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哀管生永叙》,是一首悼念逝去友人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落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乌鸦在霜冷的柏树上啼叫。这些景物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诗人感叹,自己本已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如今又失去了挚友,悲痛更甚。

接下来,诗人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他提到高山上的积雪、清凉的月光,象征逝者高洁的品格;又用培育兰花、打磨镜子来比喻逝者生前的努力和成就。然而,逝者如同枯萎的草木,只留下诗人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如"紫囊悲太傅"暗指逝者像古代贤臣一样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缃帙冷中郎"则暗示逝者留下的著作无人继承。这些典故加深了诗歌的哀伤氛围。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困惑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提到即使像古代著名的知音鲍叔牙和管仲那样的友情,也无法改变生死相隔的现实。在笛声呜咽、琴声断绝的意象中,诗人最终接受了友人离世的事实,但内心的悲痛却无法平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和内心独白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既有对逝者才华的赞美,也有对生死离别的无奈,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