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
平沙漠漠虎迹高,春风萧萧马鸣号。
雕弓韔服箭在腰,南登碣石东度辽。
江湖细琐不足数,沧溟万里观云涛。
丈夫得时展壮略,坐拥爵印麾旌旄。
不然五岳及四海,笑看圭珇如秋毫。
安得白首事文翰,苦吟寂莫随蓬蒿。
新购龙鳞双宝刀,雪华照地寒生毛。
佩之金镮紫锦绦,酬恩未忍便归去,且向沙场看射雕。
雕弓韔服箭在腰,南登碣石东度辽。
江湖细琐不足数,沧溟万里观云涛。
丈夫得时展壮略,坐拥爵印麾旌旄。
不然五岳及四海,笑看圭珇如秋毫。
安得白首事文翰,苦吟寂莫随蓬蒿。
新购龙鳞双宝刀,雪华照地寒生毛。
佩之金镮紫锦绦,酬恩未忍便归去,且向沙场看射雕。
现代解析
这首《出塞行》用豪迈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壮志豪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边塞风光与英雄气概 开篇就用"沙漠虎迹""马鸣萧萧"等画面,带我们进入苍凉的边塞。主人公腰挂弓箭、跨过辽河碣石,这些动作描写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出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形象。"雪华照地寒生毛"的宝刀描写尤其传神,让人仿佛看到刀光映雪的凛冽寒光。
2. 两种人生选择的对比 诗人用强烈对比表达人生追求:要么建功立业("坐拥爵印麾旌旄"),要么寄情山水("笑看圭珇如秋毫"),但绝不选择第三种——做埋头苦吟的穷书生。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凸显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痛快决绝。
3. 豪情背后的真实温度 最后几句透露出细腻情感:挂着金环紫绶的宝刀不仅是武器,更是"酬恩"的信物。主人公并非一味好战,而是怀着报效之心踏上沙场。"看射雕"的结尾既潇洒又留白,让人想象他策马远去的背影。
全诗像一坛烈酒,既有"大漠孤烟"的粗粝感,又有"宝剑赠知己"的侠义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鲜活的生命力——宁可轰轰烈烈失败,也不庸庸碌碌成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能点燃读者心中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