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其一

河伯笑海若,小大固殊料。
杂县眩钟鼓,雅音岂不和。
性质阂闻见,俯仰成山河。
深识迈当世,薄俗常见呵。
遐哉怀古心,太息竟何如。
徙薪不及早,爝火能燎原。
羝羊亦解触,乃自撤其藩。
族类既以殊,祸害安忍言。
饥蛟宅深浦,水族无安澜。
猛虎在灌林,百兽多忧患。
前谋已无及,后虑宁复论。
当断不能断,揖盗徒开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社会中的深刻问题,核心思想是:当权者目光短浅、优柔寡断,最终会酿成大祸。

开头用河伯(小河神)嘲笑海神(大海神)的典故,讽刺某些人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小却自以为是。接着用"杂县眩钟鼓"比喻庸俗嘈杂的声音掩盖了高雅音乐,暗指社会上是非颠倒,真理被埋没。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动物寓言发出警告:
- 羝羊(公羊)撞破自己的篱笆,比喻自毁长城
- 饥蛟(饿龙)盘踞深水,让其他水族不得安宁
- 猛虎藏身灌木,令百兽终日惶恐
这些都在影射当权者纵容恶势力,导致百姓遭殃。

最后四句是全诗警句:发现问题时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就像主动开门迎盗贼(揖盗开门),等灾祸蔓延(爝火燎原)再补救就晚了。诗人用"徙薪"(搬走柴火)的典故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政治道理,转化为"河伯笑海神""羊撞篱笆""开门迎盗"等具体画面,即使不懂典故,也能从这些形象比喻中体会到:统治者若不能明辨是非、果断除害,终将祸国殃民。这种借物说理的手法,让严肃的政治讽喻变得鲜活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