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叔挽词

气爽尘埃外,川行翰墨间。
匆匆未白首,去去忽青山。
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
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文远叔"的深切哀悼,情感真挚动人。

前两句"气爽尘埃外,川行翰墨间"用清新的意象描绘逝者生前的精神境界:他超脱尘世烦扰(气爽尘埃外),在文字艺术中自在遨游(川行翰墨间)。这里的"川行"既是比喻文思如流水,也暗含生命如流水般逝去的意味。

中间四句直抒胸臆:"匆匆未白首"惋惜友人英年早逝;"去去忽青山"用青山象征永恒的归宿;"琴在弦安用"说琴还在但无人弹奏,暗喻知音已逝;"人亡鹤不还"借用仙人乘鹤的典故,表达逝者一去不返的遗憾。

最后两句最催人泪下:诗人想起竹林相聚的约定(可能用"竹林七贤"的典故暗示友谊),如今刚要开口说话,泪水就先流下来了。这个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睹物思人的悲痛。

全诗语言朴素却情感深沉,通过"琴弦""仙鹤""竹林"等意象,把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得含蓄而有力。最精彩的是结尾那个"欲语泪先潸"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让所有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