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间猿猴自在啼鸣的生动画面,传递出自由与孤寂交织的意境。
前两句写猿猴在山林间无拘无束的状态。"放意"是说它们随心所欲地活动,"飘然"形容轻盈自在的样子,就像在树梢上荡秋千一样快活。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展现环境:雾气笼罩的树林透着寒意,月光下整座山都染上秋色,清风轻轻吹拂,碧绿的山涧水流淙淙。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景色,还能感受到山中的清凉与寂静。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猿猴的三声啼叫融入这美妙的山景中,本应让人愉悦,但赶路的行人听了却感到忧愁。这里用对比手法道出一个深刻感受: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心境的人听来,感受完全不同。猿猴的自由快活,反而衬托出行人的奔波劳苦。
全诗妙在通过猿猴的视角,让我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的关系。那些看似快乐的猿啼,在疲于赶路的人耳中,却成了触动愁绪的声音。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往往存在于那些不被生活所累的心灵之中。
释仲皎
释仲皎,字如晦,居剡之明心院。于寺前为倚吟阁,又于剡山白塔结庐而居,自号闲闲庵。所交皆文士,王铚曾有诗相赠。事见《剡录》卷二、八。今录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