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春晚偕中山大学及门诸子泛荔枝湾赏红棉,吊昌华故苑。以渔洋歌舞冈绝句分韵,得冈字(一九三六年)
烽火被高冈。
北顾神伤。
交柯如血映扶桑。
竖子英雄成一笑,残霸荒唐。
留取阵堂堂。
视此南强。
朱霞天半绚朝阳。
莫遣东风吹便散,寂寞炎方。
北顾神伤。
交柯如血映扶桑。
竖子英雄成一笑,残霸荒唐。
留取阵堂堂。
视此南强。
朱霞天半绚朝阳。
莫遣东风吹便散,寂寞炎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作者借广州荔枝湾赏红棉(木棉花)的场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上阕以"烽火"开篇,直接点明战火蔓延的紧张局势。"北顾神伤"表达对北方战事的忧虑,而红棉花的鲜红如血,与"扶桑"(日本)形成强烈对比,暗指民族危机。"竖子英雄"讽刺当时政客的荒唐无能,所谓"霸业"不过是过眼云烟。
下阕转为激昂的斗志。"阵堂堂"展现凛然正气,"南强"指岭南地区的顽强精神。红棉花如朝霞般绚烂,象征着民族希望。最后两句既是写花(怕东风把花吹落),更是担忧战火会让岭南陷入"寂寞",体现深沉的爱国情怀。
全词巧妙运用红棉的意象,将赏花与忧国融为一体。木棉花的红艳如火,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暗含抗战的决心,展现了文人面对国难时的热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