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歌 其三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位喜欢钓鱼的人,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首先,“三十馀年坐钓台”,这里的“三十馀年”意味着作者已经在这钓鱼台上坐了三十多年了,说明他对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长期的坚持。

“竿头往往得黄能”,这里的“竿头”指的是钓鱼的竿子,“黄能”是一种鱼。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钓鱼的时候,经常能钓到黄能鱼。

但是,“锦麟不遇空劳力”,这里的“锦麟”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鱼,而“不遇”则表示没有遇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虽然钓了很多黄能鱼,但却没有钓到更珍贵的锦麟鱼,所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最后一句,“收取丝纶归去来”,这里的“丝纶”是指钓鱼用的线,而“归去来”则表示作者要回家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觉得既然没有钓到更珍贵的鱼,那就收起钓鱼的工具,回家去算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对钓鱼的描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他虽然长期坚持钓鱼,但并没有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回报,而是享受钓鱼的过程本身。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告诉我们,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德诚

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嗣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撰《拨棹歌》三十九首,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