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其二 晚间济生连作二词,追悼旧游,感愤时局,凄音苦节,令人不忍卒读。仍用前调前韵和成一首,以通其怫郁焉

市骨何年,埋忧无地,泪落不待雍门。
休谈往事,努力尽芳樽。
多少故家亭阁,一弹指、荆棘纷纷。
君记取,吴宫楚馆,寂寞似荒村⑴。
怆魂。
人艳说,苏张七国,瑜亮三分。
问沧桑百变,尺土谁存。
可叹数行青史,模糊似、雪影沙痕。
归去也,青镫古佛,经卷送晨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友人济生饮酒谈心时,对过往繁华和当下时局的感慨。全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开头用"市骨何年"(不知多少年前的古战场遗骨)和"埋忧无地"(连埋藏忧愁的地方都没有)营造出沉重的历史感。"泪落不待雍门"(不用听雍门周弹琴就落泪)用典故表达深切的悲伤。接着劝友人"休谈往事",借酒消愁,但随即想到曾经繁华的亭台楼阁,如今都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地,吴宫楚馆(代指昔日繁华)也荒凉如村。

下片"怆魂"二字直抒胸臆。提到苏秦张仪(战国纵横家)、周瑜诸葛亮(三国名士)这些历史名人,但反问"沧桑百变"后,他们的功业还剩什么?青史(史书)记载也模糊不清如雪地沙痕。最后选择归隐,与青灯古佛为伴,用诵经度过余生。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在时代巨变中的无力感。历史名人的功业尚且湮没无闻,普通人更如沧海一粟。最终选择归隐,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保持精神纯洁的方式。词中"荆棘纷纷""寂寞似荒村"等意象生动,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眼中的世事变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