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仙岩返回住所时与友人告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眷恋与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出山中景色:瀑布像秤杆一样横贯云雾缭绕的山谷,佛塔在茂密树林间时隐时现。"衡从"形容瀑布笔直垂落的样子,"明灭"则传神地表现出佛塔在树影中若隐若现的动态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
后两句直抒胸臆:虽然始终深爱着山中生活,但终究要离开。即使知道世俗的尘埃会弄脏衣裳(暗喻尘世会污染高洁的心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遮莫"是"不管、不顾"的意思,这个口语化的表达强化了诗人毅然决然的态度。黄尘与山中清幽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既向往隐逸生活的高洁,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纷扰。这种矛盾心理通过具体的自然意象来表达,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美景,又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