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到夜晚的河边小城景象,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写太阳西沉,落在城头旗杆上的场景,远处淮河水势浩大,仿佛与天空连成一片。这里用"浸"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水天相接的朦胧景象。
后两句写夜幕降临后的变化:城门附近的灯火渐渐熄灭,夜深人静时只剩下船桨划水的"呕轧"声。这个拟声词用得巧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单调的划船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夕阳西下的静景,切换到灯火熄灭、只闻桨声的夜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细节的对比,自然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孤寂惆怅的感觉。最妙的是最后那个船声,既打破了夜的寂静,又反衬出更深的寂静,让整首诗余韵悠长。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