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涛园四首 其三
咄嗟遘崩倾,蜂起帕首徒。
祸伏肘腋下,忍睹坐相屠。
掷节脱岩疆,召援稽天诛。
雄图销厄运,自挝七圣途。
狼狈穿巢窟,对泣穷海隅。
其地流人满,踯躅互呴濡。
稍稍劳酒食,棋槊纵歌呼。
大恨悬蜃楼,天视焉可诬。
聊付蛮触争,留作山泽癯。
祸伏肘腋下,忍睹坐相屠。
掷节脱岩疆,召援稽天诛。
雄图销厄运,自挝七圣途。
狼狈穿巢窟,对泣穷海隅。
其地流人满,踯躅互呴濡。
稍稍劳酒食,棋槊纵歌呼。
大恨悬蜃楼,天视焉可诬。
聊付蛮触争,留作山泽癯。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
这首《挽涛园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悲愤情感的挽诗,作者通过对灾难的描写和对人们命运的感叹,展现了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首句“咄嗟遘崩倾”,表达了作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惊愕和悲痛。接下来的“蜂起帕首徒”,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慌乱。
三、四句“祸伏肘腋下,忍睹坐相屠”,暗示了灾难的严重性,以及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恶化,无力回天。
五、六句“掷节脱岩疆,召援稽天诛”,表达了作者在危机时刻的挣扎和寻求援助的渴望,然而天诛指的可能无果,更显出作者的无奈。
七、八句“雄图销厄运,自挝七圣途”,则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愿景被厄运摧毁的失望,以及对七条圣途(可能是指七条拯救国家的途径)的无奈自责。
九、十句“狼狈穿巢窟,对泣穷海隅”,描绘了灾难后人们流离失所,在偏僻之地痛苦哭泣的悲惨景象。
十一、十二句“其地流人满,踯躅互呴濡”,进一步描述了灾后的混乱和人们相互扶持的情景,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
十三至十六句“稍稍劳酒食,棋槊纵歌呼。大恨悬蜃楼,天视焉可诬”,表达了人们在艰难中寻求短暂欢愉以忘却痛苦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无法实现的愿望(如蜃楼般虚幻)的遗憾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最后两句“聊付蛮触争,留作山泽癯”,则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冲突的无奈和消极接受的态度,将这一切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争斗,自己只能默默承受。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灾难面前的惊愕、悲痛、无奈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