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永庆院秀老

禅房借枕得重攲,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写给一位老僧秀老的,字里行间透着时光流逝的感慨和超然物外的禅意。

前两句写诗人借宿禅房的场景:在寺院里靠着枕头半躺半卧,发现墙上还留着多年前题写的诗句。"陈迹"二字既指旧诗,也暗喻人生过往。这里用"借枕"这个生活化细节,把禅房清修写得特别真实亲切。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与秀老都已年老,但抬头看见高耸入云的松柏时,还能想起它们当年被栽种时的情景。"拂天松柏"既是实景,又象征坚韧的精神品格。最妙的是"见栽时"三字,一下子把几十年的光阴压缩在同一个画面里——老人与幼树共同成长,如今一个白发苍苍,一个已参天而立。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枕边题诗、松柏成长这些具体意象,让人自然体会到:生命虽然短暂,但精神可以像松柏一样长青。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见闻的写法,正是王安石晚年诗歌返璞归真的体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