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岳林古渡》这首诗用简单的画面传递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契翁来作济人舟"像在讲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位老翁划着小船来渡人过河。这里的"济人舟"不仅是真实的渡船,更暗喻人生中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人,他们就像载人过河的船一样可贵。
第二句"两岸青山浸碧流"描绘了渡口的美景:青翠的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河水中。这个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美好,也暗示着人生旅途中的风景——有山有水,有起伏有流动。
第三句"舞棹舷歌不到处"很有意思:船桨划动、船歌悠扬,但这些热闹的声音传不到某些地方。这就像生活中,再热闹的场合也总有安静的角落,再喧嚣的世界也总有不被干扰的净土。
最后一句"知心惟有老岩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只有那古老的岩石真正懂得老翁的心。岩石在这里象征着历经沧桑却始终如一的品质,也暗示着人生难得一知己的孤独感。老翁与岩石的默契,就像人与自然最纯粹的交流。
整首诗通过渡口的小场景,说出了几个朴素却动人的道理:善良的价值、自然的馈赠、热闹中的孤独,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用老翁、青山、碧水、岩石这些简单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哲思的世界,让读者在平淡中见深刻,在景物中悟人生。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