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其三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佳。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同时暗含对理想教育环境的赞美。

前两句"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佳"用鲜艳的色彩和欢快的声音,直接展现春天最动人的画面: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柳条簇拥着春光,整天都能听到燕子呢喃和黄莺歌唱。这种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日园林中。

后两句"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巧妙用典。沂水咏暗指孔子和弟子在沂水边唱歌的教学场景,杏坛则象征孔子讲学的地方。诗人表面在说"谁能想到这些鸟鸣声就像当年孔子师生在沂水边的吟诵",实际在赞叹眼前这充满生机的景象,处处都像古代理想的教书育人场所。通过自然景物与教育圣地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教育环境的向往。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