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志圆法师归南海,即用前韵

化雨长沾紫竹林,谈禅不觉夜钟沈。
一帆明月催归意,百首梅花写素心(法师临别,留示画梅百咏)。
尘劫未销惟有法,海天无际且孤吟。
他年鼓棹滃洲过,共倚潮头听梵音(余有参普陀之约)。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一位名叫志圆法师的僧人回到南海。在送别过程中,作者用诗表达了对志圆法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化雨长沾紫竹林”:这里的“化雨”象征佛法的影响,像春雨一样滋润人们的心灵。“紫竹林”是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象征。整句话表达了佛法如春雨般滋润人心,长久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2. “谈禅不觉夜钟沈”:描述了志圆法师在夜晚讲述禅理,钟声响起都没能让他停下来。这展现了志圆法师对佛法的专注和热爱。

3. “一帆明月催归意,百首梅花写素心”:月亮照亮了归途,表达了作者对志圆法师归南海的祝愿。“百首梅花写素心”则表达了志圆法师在离别时留下的画作——百咏梅花,这体现了他纯洁的心志和高洁的品格。

4. “尘劫未销惟有法”:虽然尘世中的纷扰和苦难还未消除,但佛法仍在其中发挥着它的力量。这是对佛教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5. “海天无际且孤吟”:描绘了志圆法师在广阔的海洋和天空之间孤独地吟诵诗歌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孤独追求和自我修行。

6. “他年鼓棹滃洲过,共倚潮头听梵音”:作者期待有一天能和志圆法师再次相聚,共同在潮头听佛法的声音。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志圆法师的敬仰、对佛法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生动的景象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和诗人的情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