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 其十二

十三十八月,清光濯毛发。
真境苟不亏,从人指圆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观月的场景,传递出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十三十八月,清光濯毛发"写的是农历十三到十八的月亮特别明亮,月光清澈得仿佛能洗净人的毛发。这里用"濯毛发"这个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纯净透亮。

后两句"真境苟不亏,从人指圆缺"是诗的核心思想:只要内心保持真实纯净的境界(真境),就不必在意(不亏)别人对月亮圆缺的指指点点。这里的"圆缺"既指月亮的阴晴圆缺,也暗喻人世间的各种评价议论。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明月的纯净比喻内心的澄明,告诉人们只要守住本心,就不必过分在意外界的变化和别人的看法。就像月亮无论圆缺都是同一个月亮,人只要内心坚定,外界的毁誉都不会影响真正的自我。

这种超然物外、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充满各种声音的时代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