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联句
向明还澹澹(僧成珙),入暗更荧荧。
点乱因风转(张杉),光凝似火停。
拽来投竹路(甡),旋去触莲屏。
拂座侵衣袂(珙),黏丝缀甋瓴。
散萦花底露(杉),添作水中星。
每恨临开卷(甡),翻宜炤诵经。
上方千个白(珙),后夜一林青。
布彩连行蠋(杉),微文愧负螟。
那堪同腐草,终岁但飘零(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萤火虫在古寺里的美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萤火虫的闪烁和移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以下是每个部分的具体分析:
1. 首联:“古寺见秋萤,流辉映晚庭。”
- 古寺里,秋夜的萤火虫飞舞,它们的光芒映亮了晚间的庭院。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
2. 颔联:“向明还澹澹,入暗更荧荧。”
- 在明亮的地方,萤火虫显得平淡无奇;但到了黑暗的地方,它们的光芒更加闪烁耀眼。这句描绘了萤火虫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体现了它们的特色和美感。
3. 颈联:“点乱因风转,光凝似火停。”
- 萤火虫在风中飞舞,星星点点的光点随风而动;在静止时,光芒仿佛凝固,像火焰般闪耀。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萤火虫飞舞时的动态美和静止时的静态美。
4. 颔联:“拽来投竹路,旋去触莲屏。”
- 萤火虫飞来飞去,有的落到了竹路上,有的碰到了莲花的屏风。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5. 颈联:“拂座侵衣袂,黏丝缀甋瓴。”
- 萤火虫移动时,有的停留在人们的坐席上,有的粘在丝网上或者屋顶的青瓦上。这句诗细致地展现了萤火虫与人、物的互动。
6. 颔联:“散萦花底露,添作水中星。”
- 萤火虫的光芒萦绕在花朵下,像是露珠上的光芒;它们在水中闪烁,犹如星星点点。这句诗巧妙地将萤火虫的光芒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7. 颔联:“每恨临开卷,翻宜炤诵经。”
- 人们每次想打开书本时,总感到遗憾;但萤火虫的光芒却适合作为夜间诵读经书的照明。这句诗表达了萤火虫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
8. 颔联:“上方千个白,后夜一林青。”
- 朝上的地方有很多白色的萤火虫,夜晚时整个树林都变成了青色。这句诗描绘了大量萤火虫聚集的壮观景象,给人以震撼。
9. 颔联:“布彩连行蠋,微文愧负螟。”
- 萤火虫的光芒像彩色的丝线,连续不断地排列;微小的文字符号却无法与这些光芒相比。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萤火虫光芒的璀璨。
10. 尾联:“那堪同腐草,终岁但飘零。”
- 而且它们终年漂泊,和腐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这句诗表达了对萤火虫短暂而美丽生命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萤火虫的美丽,还融入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