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洞

野渚鸟声夕,回光宿雨霁。
风驱草色来,石屋洞云闭。
木搅玉筝声,谷响山风厉。
树杪黄鹤栖,竹回苍琅蔽。
圆月前在圃,岚光忽摇曳。
归往石桥东,花明上客袂。

现代解析

这首《游大洞》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游赏体验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野渚鸟声夕”,开篇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傍晚时分,鸟儿在水边的草洲上发出欢快的叫声。这平静而生动的画面,为整首诗定下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回光宿雨霁”意味着雨后的傍晚,夕阳的余晖在天空中缓缓洒落,天气放晴,呈现出一片宁静美好之景。

接下来,“风驱草色来,石屋洞云闭”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草色随风摇曳,而远处的洞穴被云雾环绕,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句通过对比,既写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勾勒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意境。

“木搅玉筝声,谷响山风厉”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听觉结合。想象一下,风吹过松林,就像玉筝发出的声音;山谷间的风声像是山谷的回响,伴随着山风的力量,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这里也暗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树杪黄鹤栖,竹回苍琅蔽”进一步描绘了树木上黄鹤栖息的画面,竹林环绕,给人一种宁静、安全的感觉。从枝头到竹林,诗人的目光由高及低,由远及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圆月前在圃,岚光忽摇曳”,写出了月光前的景象。圆月悬挂在天际,朦胧的月光透过薄雾,轻轻摇曳,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一句“归往石桥东,花明上客袂”,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归家之情,石桥东边美丽的花儿映着诗人的衣袂,诗意地结束了全诗。这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隐含了心灵上的满足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