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从岭南(今广东一带)平安归乡的旅程,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出发时的情景:旅人终于平安离开岭南山区,但潮湿的雾气仍沾湿了他的衣衫。"瘴氛"指南方山林间湿热有毒的雾气,这里既写实景,也暗示了岭南环境的艰苦。一个"犹"字透露出旅人虽已离开危险地带,但身心仍带着那段艰难旅程的印记。
后两句用空间对比制造强烈效果:眼前这条小路通向江南故乡,而自己却是经历了万里漂泊(可能指乘船渡海)才得以归来。"一条"与"万里"的悬殊对比,突出了归途之近与来路之远,让读者感受到游子历尽艰辛终近家乡的复杂心情。
全诗妙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暗含波澜:潮湿的征衣是身体记忆,海陆万里的对比是空间记忆,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漂泊与归家的故事。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润征衣""万里归"这些细节,让读者自然体会到旅人那种疲惫中带着欣慰、艰辛中藏着庆幸的微妙情绪。
程师孟
(1009—1086)宋苏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州路刑狱,徙河东路。晋地山谷春夏多水,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自江西转运使改知福州,治行为东南之最。累知广州、越州、青州,为政简严,痛惩豪恶,民为立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