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义泉
移筇山未深,切骨寒无那。
蜿蜒瘦苍虬,脚底飞腾过。
幽亭护石池,庭事不敢涴。
虚中涵月静,冷面从云呵。
欲捶玄璧试,恐触方诸破。
平生泉石痴,屡此箕踞坐。
重来照清癯,白发添个个。
凡心未痛浣,老气日以惰。
缅怀大义风,绝唱宁无和。
悚然听琮琤,耳观为之大。
蜿蜒瘦苍虬,脚底飞腾过。
幽亭护石池,庭事不敢涴。
虚中涵月静,冷面从云呵。
欲捶玄璧试,恐触方诸破。
平生泉石痴,屡此箕踞坐。
重来照清癯,白发添个个。
凡心未痛浣,老气日以惰。
缅怀大义风,绝唱宁无和。
悚然听琮琤,耳观为之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泉边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六句)写景:诗人拄着竹杖来到深山,感受到刺骨寒意。看到弯曲如瘦龙的溪流从脚下奔涌而过,石池边的亭子保护着泉水不受污染。这里用"瘦苍虬"形容溪流,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
第二段(中间六句)写感受:诗人描写泉水像月亮般澄净,水面冒着寒气。他想敲打池壁测试回声,又怕惊扰这份宁静。作为爱泉之人,他常来这里随意而坐。如今重游,水中倒影已添了许多白发。这里"虚中涵月静"的描写特别传神,把泉水的清澈与月光的静谧完美结合。
第三段(最后六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凡心未净,日渐衰老。追忆古人大义风范,却无人应和。泉水叮咚声令他肃然起敬,仿佛打开了新的认知。结尾"耳观为之大"用通感手法,说听到泉水声让眼界也变开阔了,点明全诗主旨——自然能净化心灵。
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通过山泉这个小景物,写出了岁月流逝、追求精神净化的深刻主题。最妙的是把泉水声比作"琮琤"(玉佩相碰声),既形象又高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