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球乐

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清水共盘桓。波摇梅蕊伤心白,
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
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曲池波晚冰还合,
芳草迎船绿未成。且上高楼望,相共凭阑看月生。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岩楼上挂朱栊。白云天远重重恨,
黄叶烟深淅淅风。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一钩冷雾悬珠箔,
满面西风凭玉阑。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烧残红烛暮云合,
飘尽碧梧金井寒。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现代解析

这首《抛球乐》由五首小词组成,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宴饮游乐和人生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及时行乐的洒脱
开篇"酒罢歌馀兴未阑"就定下基调:酒宴虽散,兴致不减。词中反复出现"须尽笙歌此夕欢""归去须沉醉"这样的句子,强调要把握当下欢乐。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2. 四季变换中的情思
每首小词都对应不同季节:
- 早春的"波摇梅蕊伤心白"写梅花凋零的凄美
- 暮春的"芳草迎船绿未成"带新生期的期待
- 深秋的"霜积万树红"用红叶渲染浓烈
- 冬天的"小院新池月乍寒"透着清冷孤寂
自然景物不仅是背景,更是情绪的镜子。

3. 热闹与孤独的对比
词中既有"款举金觥劝"的热闹宴饮,也有"红楼人散独盘桓"的寂静。最动人的是"咫尺人千里"这句——明明近在咫尺的人,心理距离却像隔了千里,道尽欢宴散场后的空虚感。

4. 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水调声长醉里听""仿佛梁州曲"等句,展现音乐如何触动人心。特别是"吹在谁家玉笛中",以飘渺笛声勾起无限遐想,让个人情绪与远方产生神秘联结。

5. 精巧的画面感
作者像摄影师般捕捉瞬间:"一钩冷雾悬珠箔"是清晨的特写,"烧残红烛暮云合"是黄昏的定格。这些画面既有色彩(朱栊、黄叶、碧梧),又有声音(莺语、笙歌、玉笛),构成多维度的艺术空间。

整组词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在觥筹交错与独处沉思间切换,最终落在"犹忆笙歌昨夜欢"的怅惘回味上。它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欢愉终会过去,但那些美好瞬间永远值得珍藏。这种对生命体验的诚实记录,正是跨越千年仍能打动现代读者的原因。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