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丁未初伏奉亲避暑中岩

伽陀坐断碧岩阴,手眼无非利物心。
借我初庚涤袢暑,泠风美荫木千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陪父母避暑的闲适场景,充满禅意和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修行者的形象:一位高僧静坐在青翠山岩的阴凉处,他的一举一动都怀着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这里的"伽陀"指僧人,"手眼"代指行为举止,"利物心"是帮助他人的善心。

后两句转到自身:诗人借用这清凉的初伏时节("初庚"指初伏),来驱散夏日的闷热("袢暑")。在千丈高树投下的清凉树荫里,享受着山间清风带来的惬意。"泠风"是清凉的风,"美荫"指舒适的树荫。

全诗通过对比修行者的慈悲与自然的清凉,表达了陪伴父母避暑时内心的宁静满足。诗人将孝亲之情与禅意自然融合,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避暑图景,让人感受到夏日里难得的心灵清凉。

杨光

杨光,字林溪,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曾避暑中岩。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