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其三 徐孝廉矿

次璆饶逸藻,弱冠攀仙桂。
家贫好远游,耻为生产计。
襟情披秀豁,神宇散开霁。
季路无宿言,柳恽有馀艺。
曩者定交时,少长年相继。
皎皎青松心,泠泠白水誓。
闻自七闽归,手剑贾馀锐。
既有北门嗟,复落南宫第。
百忧能伤人,征途遽长逝。
高堂尚白头,稚子始总髻。
谁分郈成宅,一雪西华涕。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名为《七哀诗 其三 徐孝廉矿》的诗歌,主要描述了诗人对徐孝廉矿的哀悼和赞美。让我们逐句来分析:

1. “次璆饶逸藻”:这里的“次璆”可能是一种宝石,“饶逸藻”则是形容丰富多彩。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徐孝廉矿才华横溢,像宝石一样光彩夺目。

2. “弱冠攀仙桂”:古代弱冠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仙桂”常用来比喻科举及第。这句话说明徐孝廉矿年轻时就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3. “家贫好远游,耻为生产计”:他家境贫寒但喜欢远游,不满足于为生计而忙碌。这表现出徐孝廉矿的冒险精神和追求梦想的决心。

4. “襟情披秀豁,神宇散开霁”:他的胸襟开阔,神情明朗,这表明他有很好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

5. “季路无宿言,柳恽有馀艺”:季路是孔子的弟子,这里用来比喻徐孝廉矿诚实守信;柳恽是古代的文学家,这里用来形容徐孝廉矿除了主业之外还有其他技艺。这两句诗展示了徐孝廉矿的多才多艺和良好品德。

6. “曩者定交时,少长年相继”: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与徐孝廉矿的友情,他们交往已久,岁月如梭。

7. “皎皎青松心,泠泠白水誓”:青松和白水都象征着坚韧和纯洁,这两句诗赞美了徐孝廉矿的高尚品格。

8. “闻自七闽归,手剑贾馀锐”:七闽指的是福建地区,“手剑”可能表示他经历了一场斗争或冒险。“贾馀锐”则可能表示他在归来时仍保持着锐气。

9. “既有北门嗟,复落南宫第”:这里的“北门嗟”和“南宫第”可能与科举有关,表示徐孝廉矿在科举路上的坎坷和遗憾。

10. “百忧能伤人,征途遽长逝”:这里的“百忧”指的是种种困扰和忧虑,“征途遽长逝”则是诗人对徐孝廉矿早逝的哀悼。

11. “高堂尚白头,稚子始总髻”:这句诗描述了徐孝廉矿的家庭情况,他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孩子还很小,他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12. “谁分郈成宅,一雪西华涕”:最后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哀痛,他不明白为何如此优秀的人会遭遇这样的不幸,这让人痛哭流涕。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徐孝廉矿的才华、品格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早逝的哀悼和对其家庭的同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