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乱世中的孤独感。
前两句"英雄不世出,竖子自成名"直接点出主旨:真正的英雄难以出头,反而是些平庸之辈轻易成名。这里用"竖子"(相当于现代说"小子")表达对得势者的轻蔑。
三四句用典故暗讽现实:"美新笔"指讨好当权者的文章,"覆楚兵"暗指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人质问:那些写谄媚文章的人,可曾关心过战死的士兵?
五六句"轻霜零病叶,急雁过寒城"用秋天景象烘托凄凉:薄霜打落枯叶,大雁匆匆飞过寒冷的城池。这两个画面既写实景,也暗示社会的冷酷和百姓的流离。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夜晚的忧愁无法排解,到处传来悲凉的胡笳声。"悲笳"是古代军中乐器,这里既可能是真实听到的声音,更象征着战乱年代的普遍哀伤。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突出不平(英雄vs竖子)
2. 借景抒情,自然景象与情感完美融合
3. 结尾的"处处声"让个人愁绪升华为时代悲歌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惨",而是通过讽刺现实、描写景物、渲染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正直文人在乱世中的苦闷与无奈。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顾禧
宋吴郡人,字景繁,号痴绝叟。不求仕进,居光福山中,终日闭户读诵,博极坟典。高宗绍兴中郡以遗逸荐,不起,闲居五十年不出,名重乡里。著作甚丰,与吴兴施宿合注苏轼诗,为陆游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