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当下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
前两句提到两个历史人物:刘伯伦(刘伶)喜欢带着铲子出门,说"死便埋我";司空图(唐代诗人)生前就给自己挖好墓穴,常在里面宴客。这两人都以对待死亡的洒脱态度闻名。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现在谁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只有"息庵"(可能是作者朋友或自称)和他们一样豁达。"寿藏"指生前建好的墓穴,整首诗就是赞美这种看淡生死、从容面对生命终点的智慧。
诗人用轻松的语气,把严肃的生死话题写得举重若轻。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对照,传递出"活着时就坦然准备后事"的达观精神,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生死哲学。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