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川医者许得明悠然楼
楼居结遐想,高超世人群。
冥栖寄寥廓,心远遥天云。
举目见归鸟,夕岚浮氤氲。
清晖旷无际,揽之不盈分。
缅怀沈蛟井,金绳閟苔纹。
灵贶亘千古,英声耀前闻。
以言岐黄秘,稽首长桑君。
毋令上池水,独涴灵台焚。
冥栖寄寥廓,心远遥天云。
举目见归鸟,夕岚浮氤氲。
清晖旷无际,揽之不盈分。
缅怀沈蛟井,金绳閟苔纹。
灵贶亘千古,英声耀前闻。
以言岐黄秘,稽首长桑君。
毋令上池水,独涴灵台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许得明的医者住在悠然楼上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境和对医术传承的敬仰。
开头四句写许得明住在高楼,远离尘世喧嚣,心境开阔如天空中的云。他抬头看见归巢的鸟儿,傍晚山间的雾气缓缓浮动,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中间部分描写他沐浴在无边无际的清澈光辉中,却只感受到其中很小一部分。这里暗喻医者虽然掌握医术,但对生命奥秘的认知仍然有限。接着提到"沈蛟井"这个典故,用被苔藓覆盖的金绳来比喻古老医术的珍贵传承。
最后六句表达对医术的敬重。诗人提到许得明向古代名医长桑君行礼致敬,希望珍贵的医术智慧不要失传。"上池水"和"灵台"都是古代医学术语,这里用"不要独涴灵台焚"来比喻希望医术精华不要被埋没或失传。
全诗通过描绘医者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表达了对传统医术的珍视和传承的期望。诗中自然景物与医学典故巧妙结合,既有意境美,又体现了医者仁心。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