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修挽词

世道交相丧,古风邈悠悠。
真纯化浮伪,士俗日以偷。
公生寂寥后,慨然跋前修。
奧学穷根柢,高文谢雕锼。
壮岁拾科目,回翔四十秋。
孝弟可移官,所至人歌讴。
处己务恬退,驰骛吾所羞。
临民本慈惠,击搏吾所咻。
俯仰无愧怍,言行何悔尤。
邦符与使节,异乎人之求。
可怜贪残子,快意乏远谋。
报应捷影响,坐致无边愁。
傥如西方说,宁逭铁围囚。
不知公英灵,久矣清都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史德修的贤士,通过对比社会风气和史德修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世道的感慨。

社会风气的败坏
开头就说世道越来越差,古人淳朴的风气早已消失,人们变得虚伪浮躁,士人(读书人)也越来越敷衍应付。这里用“浮伪”“偷”等词,生动描绘了社会的堕落。

史德修的品格高尚
- 学问深厚:他学问扎实,文章写得自然大气,不刻意雕琢。
- 淡泊名利:虽然年轻时考取了功名,但四十年来一直低调,不争不抢,厌恶追名逐利。
- 仁爱百姓:他做官时以慈爱为本,反对严刑酷法,因此百姓都歌颂他。
- 问心无愧:他一生言行正直,从不做亏心事,活得坦荡。

对贪婪者的讽刺
诗中批评那些贪婪残暴的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他们作恶多端,迟早会遭到报应,甚至像佛教说的那样堕入地狱(“铁围囚”是地狱的代称)。

对逝者的祝愿
最后,诗人安慰说,史德修的灵魂可能早已升入仙境(“清都”指天宫),不必受人间苦难。

诗歌的魅力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一边写社会黑暗,一边写史德修的光明品格,突出他的可贵。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