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发黄特同舟为王以明先生龚散木家伯修小修俱同访龙湖者

江草青青江水流,荆州何日到黄州。
郑庄有客堪驰驿,郭泰如仙好附舟。
此去山川俱作态,一时象纬合生愁。
龟峰数点苍烟里,料得伊人已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乘船同游、寻访友人的温馨画面,同时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像一幅动态的江景图:开篇用"江草青青""江水流"勾勒出春意盎然的江景,接着用"何日到"表达对目的地的期待。后两句巧妙用典——"郑庄有客"暗指主人好客,"郭泰如仙"形容同行友人的风雅,把这次结伴旅行比作一场充满诗意的仙人之旅。

五六句笔锋一转:山川仿佛有了情绪,星空也似乎带着忧愁,这里用拟人手法暗示旅途并非全然轻松,或许暗藏对前路的担忧。最后两句最动人:远远望见龟峰笼罩在薄雾中,诗人突然想到那位等待他们的老友("伊人"),此刻恐怕已是白发苍苍。这个结尾巧妙地把空间上的旅行与时间上的流逝联系起来,让欢快的同游顿时蒙上一层淡淡的感伤。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春游之乐,实则通过"苍烟""白头"等意象,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叹息。就像我们今天拍旅行照片时,突然发现照片里朋友眼角的皱纹——这种欢乐中突然意识到时光飞逝的复杂感受,古今相通,正是这首诗最能引发共鸣的地方。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